《今日中国论坛》杂志社
首页 > 期刊导读
 
/ / /
 

感知的逻辑——抽象艺术个案展

 
来源:今日中国论坛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01
 
编者按:“感知的逻辑——抽象艺术个案展”10月17日在北京798艺术区IAM艺术空间开幕。艺术家陈若冰、鞠婷、李永庚、马树青、尹戈、周洋明的小幅架上作品与空间充分融合。小型空间蕴含的广大、极简风格揭示的深刻、艺术的纯粹性和专业精神,在本次展览中表现得坚定而彻底。这种力量在今日中国的艺术生态中并非主流,却预示着未来。 据说,抽象艺术正热。据说,20世纪80年代一度被视为“反传统”和“自由主义”先锋的中国抽象艺术,90年代被“政治波普”的主题学强势挤压,新世纪又长足发展,走向繁荣了。据说,抽象艺术关乎纯形式要素。据说,抽象艺术之主题在于时间和空间本身。 是时候重新讨论什么是“抽象”了。回归本体论的迫切要求总是应和着某种历史契机。如同萨特在战争噩梦刚刚结束的1947年写下《什么是文学》,以古老的柏拉图式发问,去重建文学的本质与价值。 怎样的历史契机?今天的中国社会,强迫性的话语对个体感知与思考的挤压,在貌似信息繁荣的海洋中变得更为隐蔽而危险。对建立意义的争夺,如同一场不易察觉的战争,在每一个符号的缝隙处,都张紧一根细密的弓弦。 在否定和另辟蹊径之外,抽象艺术体现了一种更为彻底的归返本源的努力。感知的逻辑,试图以这样的方式对抽象艺术作出描述。 感知的身体生产并组织着意义的最初进程。在确定的形象或表征显现于意识之前,感知接收着冷热、光感、形状、色彩或声音等材料,如同初生婴儿对世界的接触。触觉、视觉、听觉不只向大脑皮层传递着信息,也与整个身体处在一种互动关系中。每一个身体都独一无二,这是自然赋予我们的真实,亦是感知个体化的先天保障。初生不可重复,尤其当经验和语言占据人的认识之后,感知的原始过程几乎不可能重建。艺术家再次成为向着不可能性进发的探险家。抽象艺术,关乎这样一场探险。这场探险抛弃所有既定意义的强制性逻辑,依靠属于我们自身的感知能力,去处理世界提供给意识的基本材料。如果理解了这一点,或许就能理解,在某种意义上,抽象比具象更困难。如何开始这项工作?蒙德里安的图式、克莱因的纯色或波洛克的泼洒,在推进各种尝试的同时,也向未来的艺术家提出了更为严酷的挑战。 《作品1215》陈若冰麻布上丙烯70cm×70cm 2012年 “感知的逻辑——抽象艺术个案展”邀请了几位具有独立品格和成熟风格的当代抽象艺术家。他们的创作展示了今天艺术创作的可能性方向:建立一种自己的方法,或者说,设定某种规则或限制,在其中还原感知的过程并加以记录。李永庚的缝制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对恒定与偶然的把握、尹戈对未知的流淌效果进行的艰难控制、陈若冰对形之边界的凝视和处理、马树青对画框所划定的空间及画面生成的界定、周洋明在笔触和情感之间取得的平衡、鞠婷在堆积与划开中所设定的层次。在这些中性、透明、零度的画面背后,是每一个艺术家真实的生命轨迹。形象被克服了,人的问题却被平淡地发现和敞开,艺术家成为一个诚然无欺的存在。在作为画面最终结果的审美形式之外,抽象艺术关乎伦理。他们说:“设定限制,才能谈论自由。”“通过情感,建立规则。”“正视图像发生的本源。”“在实践中,遵循本性;好的艺术家其本性是正的、善的和富有包容性的。” 《无题》鞠婷木板丙烯42cm×53cm 2014年 重临物、真、善为我们构建的时刻,这一时刻面向一个初生状态的“逻各斯”,它摆脱一切庸俗化的意义,向我们显示什么是客观的真正条件,并提醒我们什么是认识和行动的任务。 1.《OHX—001》 尹戈 布上丙烯 80cm×80cm 2012年 2.《无题》 周洋明 布面丙烯 53cm×65cm 2014年 3.《做+201303》 李永庚 棉布、线 60cm×55cm 2013年 编者按:“感知的逻辑——抽象艺术个案展”10月17日在北京798艺术区IAM艺术空间开幕。艺术家陈若冰、鞠婷、李永庚、马树青、尹戈、周洋明的小幅架上作品与空间充分融合。小型空间蕴含的广大、极简风格揭示的深刻、艺术的纯粹性和专业精神,在本次展览中表现得坚定而彻底。这种力量在今日中国的艺术生态中并非主流,却预示着未来。 据说,抽象艺术正热。据说,20世纪80年代一度被视为“反传统”和“自由主义”先锋的中国抽象艺术,90年代被“政治波普”的主题学强势挤压,新世纪又长足发展,走向繁荣了。据说,抽象艺术关乎纯形式要素。据说,抽象艺术之主题在于时间和空间本身。 是时候重新讨论什么是“抽象”了。回归本体论的迫切要求总是应和着某种历史契机。如同萨特在战争噩梦刚刚结束的1947年写下《什么是文学》,以古老的柏拉图式发问,去重建文学的本质与价值。 怎样的历史契机?今天的中国社会,强迫性的话语对个体感知与思考的挤压,在貌似信息繁荣的海洋中变得更为隐蔽而危险。对建立意义的争夺,如同一场不易察觉的战争,在每一个符号的缝隙处,都张紧一根细密的弓弦。 在否定和另辟蹊径之外,抽象艺术体现了一种更为彻底的归返本源的努力。感知的逻辑,试图以这样的方式对抽象艺术作出描述。 感知的身体生产并组织着意义的最初进程。在确定的形象或表征显现于意识之前,感知接收着冷热、光感、形状、色彩或声音等材料,如同初生婴儿对世界的接触。触觉、视觉、听觉不只向大脑皮层传递着信息,也与整个身体处在一种互动关系中。每一个身体都独一无二,这是自然赋予我们的真实,亦是感知个体化的先天保障。初生不可重复,尤其当经验和语言占据人的认识之后,感知的原始过程几乎不可能重建。艺术家再次成为向着不可能性进发的探险家。抽象艺术,关乎这样一场探险。这场探险抛弃所有既定意义的强制性逻辑,依靠属于我们自身的感知能力,去处理世界提供给意识的基本材料。如果理解了这一点,或许就能理解,在某种意义上,抽象比具象更困难。如何开始这项工作?蒙德里安的图式、克莱因的纯色或波洛克的泼洒,在推进各种尝试的同时,也向未来的艺术家提出了更为严酷的挑战。 《作品1215》陈若冰麻布上丙烯70cm×70cm 2012年 “感知的逻辑——抽象艺术个案展”邀请了几位具有独立品格和成熟风格的当代抽象艺术家。他们的创作展示了今天艺术创作的可能性方向:建立一种自己的方法,或者说,设定某种规则或限制,在其中还原感知的过程并加以记录。李永庚的缝制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对恒定与偶然的把握、尹戈对未知的流淌效果进行的艰难控制、陈若冰对形之边界的凝视和处理、马树青对画框所划定的空间及画面生成的界定、周洋明在笔触和情感之间取得的平衡、鞠婷在堆积与划开中所设定的层次。在这些中性、透明、零度的画面背后,是每一个艺术家真实的生命轨迹。形象被克服了,人的问题却被平淡地发现和敞开,艺术家成为一个诚然无欺的存在。在作为画面最终结果的审美形式之外,抽象艺术关乎伦理。他们说:“设定限制,才能谈论自由。”“通过情感,建立规则。”“正视图像发生的本源。”“在实践中,遵循本性;好的艺术家其本性是正的、善的和富有包容性的。” 《无题》鞠婷木板丙烯42cm×53cm 2014年 重临物、真、善为我们构建的时刻,这一时刻面向一个初生状态的“逻各斯”,它摆脱一切庸俗化的意义,向我们显示什么是客观的真正条件,并提醒我们什么是认识和行动的任务。 1.《OHX—001》 尹戈 布上丙烯 80cm×80cm 2012年 2.《无题》 周洋明 布面丙烯 53cm×65cm 2014年 3.《做+201303》 李永庚 棉布、线 60cm×55cm 2013年

文章来源:今日中国论坛 网址: http://jrzglt.400nongye.com/lunwen/itemid-17527.shtml


上一篇: 关于“男·女”
下一篇: 行政学及国家行政管理论文_让世界看到真实的新疆



点击在线投稿

 
/ / /
 
 
 
 

Copyright 2001-2021 400农业期刊网版权所有 做最专业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本站不是《今日中国论坛杂志社》官网,如果需要联系官方杂志社,请联系客服索取网站或者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