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论坛》杂志社
首页 > 期刊导读
 
/ / /
 

互联网思维下纪录片的模式创新

 
来源:今日中国论坛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01
 
如今,互联网日益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方式,甚至影响着整个社会的进程。中国互联网发展迅猛,网民数量位居世界第一且继续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 今日中国,互联网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思想文化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有着难以预估的社会影响力。尤其是随着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和手机等移动终端技术的普及利用,移动互联网应运而生并迅猛发展。 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及推动互联网产业发展,2015年国家将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支持发展移动互联网。种种现象表明,中国已进入一个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时代。因此,互联网思维尤为重要。何为互联网思维?即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人对全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求真、开放、平等、协作、分享,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观。 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以真实为本质,从而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纪录片形式多样、取材范围广泛,摄制过程复杂,是集体创作的产物,其传播方式和渠道也日益拓展。种种特征表明,互联网思维与纪录片创作有着天然的关联性。那么,当互联网思维与纪录片相逢,又将产生怎样的模式创新呢? 创作模式创新 如果把纪录片创作当做一种生产,那么互联网思维下的纪录片创作因其生产方式、生产工具、劳动者和劳动对象发生改变而呈现出新的模式。 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是创造者。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移动终端技术的革新进步,自媒体时代每一个公民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传播者。土豆网有一句口号: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这是土豆网的价值观,也无疑是互联网的精神所在。2014年,土豆网又提出了“自频道”的战略,提出人人都是电视台长的理念。这种开放平台的搭建,为纪录片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播放渠道。尤其是旅行和美食类的纪录片创作,得益于自媒体的兴起而数量倍增。 手机纪录,异军突起。科技进步带来了生产工具的变化。手机,这一司空见惯的通信工具,成就了不少纪录片爱好者。瑞典导演马克利·本德让劳尔用手机拍摄的纪录片《寻找小糖人》成功摘得2013年度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从而真正实现了一般人拿起手机就能拍纪录片的梦想。纵观历史,其实每个年代都有不少纪录片大师的经典作品亦是得益于科学技术的创新。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互联网时代不仅给专业的纪录片导演以创作机会,更是为全民导演时代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制作团队,跨界整合。互联网思维下的纪录片生产关系,可谓处处都有互联网的属性与基因。以《穹顶之下》为例,其主创团队跨界组合,在内容制作上的幕后主力基本来自柴静原班的《看见》栏目组,而营销队伍则是由罗永浩以及他的锤子团队组成。另外,还有柴静朋友圈的不少大佬加入成为其智囊团。因此,整个纪录片的生产关系就是一次互联网思维在传媒领域的跨界整合。 纪录对象,丰富多元。中国纪录片从1958年诞生至今,走过近一个甲子。早期纪录片多以宣教作品为主,与新闻片无本质区别。到20世纪80年代突破了宣教作品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始注重文化题材的挖掘与表现:广袤的自然资源、悠久的文化遗产、多彩的民风民俗都成为了纪录片创作的题材。随着时代的进步,时至今日,互联网思维下的纪录片创作对象更是呈现大众化、多元化趋势。在题材上包含了社会现实、历史人文、百姓故事、自然景观、地理风貌、环境生物、科技发展、流行文化、当代生活等多个方面。纪录片的镜头穿越时空限制,几乎无孔不入、无所不在。 融资模式创新 纪录片一直是影视领域的阳春白雪。不少纪录片人坚守理想,却苦于资金问题的困扰。在国家层面,虽然现在政府每年的纪录片扶持资金已经从500万元增加到了1000万元,但相比如饥似渴的纪录片创作群体,仍是杯水车薪。不过互联网思维给了我们另辟蹊径的可能:互联网众筹模式。 筹资,筹情怀。在第18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金爵奖评选增设最佳纪录片奖项,唯一一部入围最佳纪录片评选的中国作品——《我的诗篇》精彩亮相。这部以诗歌创作为背景描述中国工人群体现实生活的纪录片电影,选取了6位各具特点的工人诗人为拍摄对象,将他们在镜头前自然呈现,直观讲述其工作生活的生动细节。 这部纪录片是由作家吴晓波、诗人秦晓宇、导演吴飞跃联手发起的一个众筹项目。在京东众筹网站上,我们看到发起人对项目的阐述,以及纪录片项目的宣传片花。从1元到300万元不等,完全由网民自愿筹集,发起方根据不同出资给予相应的回报。在网页上,我们可以看到,预计众筹时间是3个月,但从数据显示来看,明显已提前完成。这不仅筹集到了资金,还引来1303名的支持者,5000人的点赞,497名的关注。这确实是次成功的众筹。当然,对于发起者来说,其实他们目的不仅是筹钱,更是筹集一种情怀。因此,只要有好的纪录片题材,可靠的制作团队,融资并非难事。 筹智,筹参与。2013年,由原《看历史》杂志核心团队创办的历史产品全媒体生产平台——新历史合作社,推出了一部特殊形式的系列微纪录片《中国词儿》。他们也是运用互联网思维,突破传统纪录片的封闭运作方式,以众筹的方式,在筹资、选题、制作、传播全环节采用了资金众筹和开放参与模式。这为互联网时代的纪录片创作提供了更新的启发。其特色在于,不仅通过“众筹网” 平台向公众募集30万元摄制资金,还将纪录片摄制和传播全程向公众开放,邀请公众贡献智慧,提供选题和故事,参与拍摄与制作,引导普通人讲述自己的故事。 众筹模式本是创业领域的事物,在互联网思维下用在纪录片的融资与融智,却也相得益彰。 营销模式创新 纪录片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其主流观众是“高职位、高收入、高学历”的“三高”观众,而且这部分观众具有较强的忠诚度。因此,纪录片的营销大有可为。互联网思维下的纪录片营销手段和方法以及对象也呈现更加丰富和多元化。 “舌尖”上的营销。《舌尖上的中国》火遍大江南北,细细考究这部纪录中国美食的片子,撇开强大的制作团队和艰辛的制作过程不说,这部纪录片的互联网思维营销模式却不得不提。 众所周知,今天的微博和网购已经聚集大量的高消费能力、高文化素质的目标消费者,这也成为营销传播最快速而宽泛的终端阵地。而《舌尖上的中国》火热与成功,互联网无疑是重要的推手之一。节目播出后,网友纷纷在微博上发表评论,并不断被病毒式传播,引起全国网民广泛关注。以制片人陈晓卿为例,其在新浪微博的“粉丝”数超过16万,其中有不少名人“粉丝”,口口相传,一条节目预告的转发率和评论率就相当可观。配合纪录片每天一集,每集一个主题的讨论,更是形成了持续的蝴蝶效应。甚至有人说,这部纪录片是为淘宝准备的,因为,节目一播出,淘宝不少与美食相关的店铺卖到断货,大小商户赚得钵满盆满。 成功的“侣行”。2014奥斯卡短纪录片获奖者尼古拉斯·里德认为,纪录片的成功离不开互联网的营销,互联网思维在造就纪录片2.0时代。同样要感谢互联网思维的是国内首档互联网自制真人秀纪录片节目《侣行》,其在优酷上线,受到亿万网友的喜爱和支持,并引起国内外媒体的关注和报道。 《侣行》总监制、优酷土豆集团副总裁李黎认为:“移动互联网颠覆了传统电视镜头语言的表达,观众是平视而不再是仰视。更重要的是通过网友互动投票决定《侣行》线路,让纪录片内容由用户决定。纪录片2.0时代已经到来,这个时代更加包容、开放、互动。” 《侣行》除了利用视频网站和社交网络的传播,真实、平等、开放、互动的互联网精神才是它成功的核心。数据表明,《侣行》两季节目播放流量已高达5.9亿,真正实现了纪录片与互联网的无缝对接。显然,这一切都与互联网思维有关。 综上所述,互联网思维的关键词是:便捷、参与、数据思维和用户体验,它归根到底是人类对信息社会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仁者见仁,不同领域的人对它有不同的定义,但“互联网思维+纪录片”定将给纪录片的模式创新带来更多可能。当然,纪录片的一切模式创新都离不开好的内容,好故事、好内容依然是纪录片永恒的主题。 如今,互联网日益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方式,甚至影响着整个社会的进程。中国互联网发展迅猛,网民数量位居世界第一且继续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今日中国,互联网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思想文化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有着难以预估的社会影响力。尤其是随着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和手机等移动终端技术的普及利用,移动互联网应运而生并迅猛发展。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及推动互联网产业发展,2015年国家将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支持发展移动互联网。种种现象表明,中国已进入一个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时代。因此,互联网思维尤为重要。何为互联网思维?即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人对全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求真、开放、平等、协作、分享,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观。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以真实为本质,从而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纪录片形式多样、取材范围广泛,摄制过程复杂,是集体创作的产物,其传播方式和渠道也日益拓展。种种特征表明,互联网思维与纪录片创作有着天然的关联性。那么,当互联网思维与纪录片相逢,又将产生怎样的模式创新呢?创作模式创新如果把纪录片创作当做一种生产,那么互联网思维下的纪录片创作因其生产方式、生产工具、劳动者和劳动对象发生改变而呈现出新的模式。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是创造者。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移动终端技术的革新进步,自媒体时代每一个公民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传播者。土豆网有一句口号: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这是土豆网的价值观,也无疑是互联网的精神所在。2014年,土豆网又提出了“自频道”的战略,提出人人都是电视台长的理念。这种开放平台的搭建,为纪录片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播放渠道。尤其是旅行和美食类的纪录片创作,得益于自媒体的兴起而数量倍增。手机纪录,异军突起。科技进步带来了生产工具的变化。手机,这一司空见惯的通信工具,成就了不少纪录片爱好者。瑞典导演马克利·本德让劳尔用手机拍摄的纪录片《寻找小糖人》成功摘得2013年度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从而真正实现了一般人拿起手机就能拍纪录片的梦想。纵观历史,其实每个年代都有不少纪录片大师的经典作品亦是得益于科学技术的创新。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互联网时代不仅给专业的纪录片导演以创作机会,更是为全民导演时代的到来奠定了基础。制作团队,跨界整合。互联网思维下的纪录片生产关系,可谓处处都有互联网的属性与基因。以《穹顶之下》为例,其主创团队跨界组合,在内容制作上的幕后主力基本来自柴静原班的《看见》栏目组,而营销队伍则是由罗永浩以及他的锤子团队组成。另外,还有柴静朋友圈的不少大佬加入成为其智囊团。因此,整个纪录片的生产关系就是一次互联网思维在传媒领域的跨界整合。纪录对象,丰富多元。中国纪录片从1958年诞生至今,走过近一个甲子。早期纪录片多以宣教作品为主,与新闻片无本质区别。到20世纪80年代突破了宣教作品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始注重文化题材的挖掘与表现:广袤的自然资源、悠久的文化遗产、多彩的民风民俗都成为了纪录片创作的题材。随着时代的进步,时至今日,互联网思维下的纪录片创作对象更是呈现大众化、多元化趋势。在题材上包含了社会现实、历史人文、百姓故事、自然景观、地理风貌、环境生物、科技发展、流行文化、当代生活等多个方面。纪录片的镜头穿越时空限制,几乎无孔不入、无所不在。融资模式创新纪录片一直是影视领域的阳春白雪。不少纪录片人坚守理想,却苦于资金问题的困扰。在国家层面,虽然现在政府每年的纪录片扶持资金已经从500万元增加到了1000万元,但相比如饥似渴的纪录片创作群体,仍是杯水车薪。不过互联网思维给了我们另辟蹊径的可能:互联网众筹模式。筹资,筹情怀。在第18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金爵奖评选增设最佳纪录片奖项,唯一一部入围最佳纪录片评选的中国作品——《我的诗篇》精彩亮相。这部以诗歌创作为背景描述中国工人群体现实生活的纪录片电影,选取了6位各具特点的工人诗人为拍摄对象,将他们在镜头前自然呈现,直观讲述其工作生活的生动细节。这部纪录片是由作家吴晓波、诗人秦晓宇、导演吴飞跃联手发起的一个众筹项目。在京东众筹网站上,我们看到发起人对项目的阐述,以及纪录片项目的宣传片花。从1元到300万元不等,完全由网民自愿筹集,发起方根据不同出资给予相应的回报。在网页上,我们可以看到,预计众筹时间是3个月,但从数据显示来看,明显已提前完成。这不仅筹集到了资金,还引来1303名的支持者,5000人的点赞,497名的关注。这确实是次成功的众筹。当然,对于发起者来说,其实他们目的不仅是筹钱,更是筹集一种情怀。因此,只要有好的纪录片题材,可靠的制作团队,融资并非难事。筹智,筹参与。2013年,由原《看历史》杂志核心团队创办的历史产品全媒体生产平台——新历史合作社,推出了一部特殊形式的系列微纪录片《中国词儿》。他们也是运用互联网思维,突破传统纪录片的封闭运作方式,以众筹的方式,在筹资、选题、制作、传播全环节采用了资金众筹和开放参与模式。这为互联网时代的纪录片创作提供了更新的启发。其特色在于,不仅通过“众筹网” 平台向公众募集30万元摄制资金,还将纪录片摄制和传播全程向公众开放,邀请公众贡献智慧,提供选题和故事,参与拍摄与制作,引导普通人讲述自己的故事。众筹模式本是创业领域的事物,在互联网思维下用在纪录片的融资与融智,却也相得益彰。营销模式创新纪录片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其主流观众是“高职位、高收入、高学历”的“三高”观众,而且这部分观众具有较强的忠诚度。因此,纪录片的营销大有可为。互联网思维下的纪录片营销手段和方法以及对象也呈现更加丰富和多元化。“舌尖”上的营销。《舌尖上的中国》火遍大江南北,细细考究这部纪录中国美食的片子,撇开强大的制作团队和艰辛的制作过程不说,这部纪录片的互联网思维营销模式却不得不提。众所周知,今天的微博和网购已经聚集大量的高消费能力、高文化素质的目标消费者,这也成为营销传播最快速而宽泛的终端阵地。而《舌尖上的中国》火热与成功,互联网无疑是重要的推手之一。节目播出后,网友纷纷在微博上发表评论,并不断被病毒式传播,引起全国网民广泛关注。以制片人陈晓卿为例,其在新浪微博的“粉丝”数超过16万,其中有不少名人“粉丝”,口口相传,一条节目预告的转发率和评论率就相当可观。配合纪录片每天一集,每集一个主题的讨论,更是形成了持续的蝴蝶效应。甚至有人说,这部纪录片是为淘宝准备的,因为,节目一播出,淘宝不少与美食相关的店铺卖到断货,大小商户赚得钵满盆满。成功的“侣行”。2014奥斯卡短纪录片获奖者尼古拉斯·里德认为,纪录片的成功离不开互联网的营销,互联网思维在造就纪录片2.0时代。同样要感谢互联网思维的是国内首档互联网自制真人秀纪录片节目《侣行》,其在优酷上线,受到亿万网友的喜爱和支持,并引起国内外媒体的关注和报道。《侣行》总监制、优酷土豆集团副总裁李黎认为:“移动互联网颠覆了传统电视镜头语言的表达,观众是平视而不再是仰视。更重要的是通过网友互动投票决定《侣行》线路,让纪录片内容由用户决定。纪录片2.0时代已经到来,这个时代更加包容、开放、互动。”《侣行》除了利用视频网站和社交网络的传播,真实、平等、开放、互动的互联网精神才是它成功的核心。数据表明,《侣行》两季节目播放流量已高达5.9亿,真正实现了纪录片与互联网的无缝对接。显然,这一切都与互联网思维有关。综上所述,互联网思维的关键词是:便捷、参与、数据思维和用户体验,它归根到底是人类对信息社会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仁者见仁,不同领域的人对它有不同的定义,但“互联网思维+纪录片”定将给纪录片的模式创新带来更多可能。当然,纪录片的一切模式创新都离不开好的内容,好故事、好内容依然是纪录片永恒的主题。

文章来源:今日中国论坛 网址: http://jrzglt.400nongye.com/lunwen/itemid-17523.shtml


上一篇: 毛里求斯总统盛赞中国画家丁杰画作
下一篇: 行政学及国家行政管理论文_让世界看到真实的新疆



点击在线投稿

 
/ / /
 
 
 
 

Copyright 2001-2021 400农业期刊网版权所有 做最专业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本站不是《今日中国论坛杂志社》官网,如果需要联系官方杂志社,请联系客服索取网站或者电话。